師生溝通的語言藝術
分類: 師生溝通
口才詞典
編輯 : 口才大全
發(fā)布 : 12-12
閱讀 :1663
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是教師首先要養(yǎng)成的教育能力。在人際關系的規(guī)則中,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,那就是一個人事業(yè)上的成功,只有15%是由于他的專業(yè)技術,另外的85%要靠溝通技巧。一項研究表明,在教育工作中有70%的錯誤是由于教師不善于溝通造成的。
師生之間如何溝通,用什么樣的品質溝通,決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。
實踐中我們發(fā)現,學生是喜歡教師,再喜歡教師所提供的教育。他們很注重對教師的整體感覺是“喜歡”還是不喜歡,然后再決定對教師的教育是“接受”還是不“接受”。另外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渴望心靈的溝通,包括同學之間、師生之間,因此,構筑他們溝通的平臺就顯的有為重要。作為班主任教師,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與藝術。
一、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
師生溝通的藝術實際上是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的藝術。
(一)、教師常用口語技巧
1、 幽默
恩格斯認為,幽默是“具有智慧、教養(yǎng)和道德上的優(yōu)越的表現”。一些調查證明,在學生列舉的他們所喜歡的教師的特征中,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。幽默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“潤滑劑”,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者。喜歡聽幽默的話,具有幽默感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,學生們就會感到快樂,溝通也就順暢了。
2、委婉
在師生溝通中,教師的有些話雖然完全正確,但學生卻因礙于情感而覺得難以接受,這是,直言不諱效果一般就不太好。如果你把話語磨去些棱角,變的軟活一些,使對方在聽話時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,他就也許能既從理智上、又在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見,這就是委婉的妙用。
2、 含蓄
師生溝通中有時因某種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達得太清晰直露,而要靠對方從自己的話中揣摩、體會出里面所蘊涵著的真正意思,這種“只需意會,不必言傳“的手段就可稱為含蓄。含蓄是教師高雅、有修養(yǎng)的表現,也經常表示出一種對學生的尊重。
(1)、巧避鋒芒
有時師生之間在某些非原則問題上有不同看法,教師可以用含蓄語加以暫時的回避,讓學生留有保持自己意見的余地。例:一位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 一位因犯錯誤逃學而剛來報到的同學說:“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,某同學終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的班級。這種說法既不傷同學的面子,也沒有被全班同學誤解為包庇行為,甚至還包含著一些對犯錯誤同學的歡迎之意。
(2)、暗示批評
有幾位同學在其他任課教師的課上搗蛋,課后班主任找他們來談話。班主任只是說:“班級打算開一次“尊師演講會”就請你們幾位準備好上臺演講,作精彩的表演,可幾位同學一聽都臉都紅了,感到難為情最后主動向老師認了錯。
3、 反語
師生溝通中,教師有時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,口頭說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實意圖恰恰相反,卻反而能成功。這就是反語的秒處所在。
5、模糊
在師生溝通中,有時會因某種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見明確地表達出來,這時,教師就可以采用 模糊的口語技巧。當教師對學生的一些事情的真相未了解清楚,特別對突發(fā)事件的結局不明朗時,運用模糊語能給教師留下主動性和靈活性。
例:有學生反映班上一對男女同學好象是在“早戀”,老師在沒有徹底弄清情況前,沒有急于作出反映,只是對反映的同學說:“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反映,不知是否真是這樣。請你們不要在談論此事,不管怎樣,我會按照我一貫 的原則來處理好的。“老師表面上的輕描淡寫和模糊說法,避免了學生把事態(tài)在擴大,有利于今后教師謹慎、正確地處理此事。
二、 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九種方式
1、 課堂上與學生交流
在課堂上,老師可以用眼神和學生溝通和交流,例:如果發(fā)言的學生是學習一般,性格內向,不善于表達的同學,此時,教師可以面帶微笑,用充滿期待的和鼓勵的眼神望著他,給他信息和力量。老師講課中,發(fā)現有的同學低頭搞小動作,教師可以突然停止講課,使課堂上一下子肅靜下來,這個同學會突然抬起氣頭來,這時老師可以向他投去一束嚴厲的目光,與他的眼神對視,他會從老師的眼神中,讀出你為什么不聽棵呢?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。
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和藹眼神,一個溫柔的手勢,一個撫摸腦袋的動作,都可以是友好、親近、功名、信任的交流。
2、課間溝通
班主任老師可以利用課間時間,到學生中間去,詢問學生對新授知識學習的怎么樣,作業(yè)中有什么問題等,或詢問一下有事、有病才來的同學,這種方式有助于溝通與學生之間的感情。
3、 班級日志溝通
班級日志上設有“班級記事”,由值日班長對每天班級發(fā)生的各種情況作記錄評價,并提出各項要求建議,教師可閱讀,并采納學生提出要求和建議,體現班級的民主管理,密切了師生關系。
4、 通訊溝通
若想與一些逆反心理較重的學生溝通,最好采取書信或電話、發(fā)短信等等方式,避免當面批評產生的對立情緒。例:班上有一位女生,本來成績很好,可有一段時間成績下降,班任問他出了什么事,沒想到他用憎恨的眼神看這位班主任,一句話也沒說。當時這個老師心理一驚,心想肯定有事。后來一了解,原來這位 同學的父母離異,母親再婚生了一個小弟弟。家庭的變故原本在她心中就留下了陰影,加上弟弟剛出生,大家忙于照看嬰兒,把他冷落了,她自己認為大家不要他了,就郁郁不樂。老師及時與家長溝通,每天晚上都給這個同學發(fā)短信,詢問一下,作業(yè)、復習等情況,使他感到老師真心的關心和愛護她。如發(fā)現班級有的學生沒來上課,可打電話詢問一下原因,如果學生生病了,可向學生說些慰問及勉勵的話,使學生感到自己在老師心中的位置。
5、活動溝通
在機構組織的郊游,各類比賽等活動,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,到學生中去,與學生一起拍照、玩耍、等。借著活動的氛圍與學生溝通,效果比較好。例:一位老師在機構舉行的籃球比賽中,班級的一位學生平時學習不上心,但在籃球比賽中表現突出,關鍵時刻投中了2個球,班級獲得了學年比賽第一,此時老師拍著他的肩膀說:“棒小伙,這次比賽你可立頭功了。”這個學生得意的嘿嘿一笑,接著老師十分惋惜的接著說:“聽說你數學課又遲到了,可不能再耽誤學習呀!”唉,這個學生不好意思的一笑,從此數學課再也不遲到了。校園集體舞驗收中,有許多老師和學生一起跳,這是和學生最好的溝通。在這些教特殊的場合,教師還可以親昵的稱呼學生的小名或愛稱,有利于師生感情的溝通。
例:班上有一個身體高大的后進生,平日在班級不愛學習,整天惹是生非的,同學們都不喜歡 他,可是在春游中主動幫助身體不好多同學背包、拿東西,班級準備游藝的大包也由他背著 。到營地后,老師拍著他的肩膀叫著他的小名說:“世明,今天你這個大力士可受累了,快坐下歇一歇。”他一聽,臉一下紅了,第二天,他讓班長捎給老師一個條,寫道:老師,當你叫我小名的時候,我感到很親切,一下子把我和您的距離縮短了,今后,我一定聽您的話,好好學習,在也不淘氣了。老師沒想到,這么簡單的稱呼,會在這個學生心中引起這么大的震動。從此,這個老師注意留心研究起對學生的稱呼。
6、間接溝通
要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,而又擔心你的鼓勵或表揚會被懷疑,不妨在該生不在的場合表揚他,通過第三者轉達你的表揚,受表揚的學生聽起來更感老師真誠。
7、批語溝通
在學生作業(yè)本、考試卷、成績單上寫批語,也是一個便捷的溝通方式,比如:有的老師在學生作業(yè)本上寫道“這幾天你怎么悶悶不樂呢?”“今天上課怎么老走神,有什么話可以和老師談談?”“這一題做到很好,其實你并不笨,在努力一點還可以學的更好嘛?等等。學生看到這樣的話,往往會受到很大觸動,多數同學會寫條子回復或主動找老師談。對學生的缺點提出批評或提一些希望,這種批評的間接性、異地性使學生不易產生緊張感,能使學生比較冷靜地看老師的批語,從而引起重視。
7、贈物溝通
班任老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,通過對學生贈物的方式進行感情溝通。例:對學習成績好的給予獎勵,對成績有進步的同學給家長發(fā)一張喜報,以資鼓勵。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給買一些學習用品和資料等。
8、賀卡溝通
節(jié)假日為師生相互溝通提供了契機,老師可以在學生的生日或重大節(jié)日時,,寄送一些賀卡,寫上一些祝福、勉勵的話,加強師生間的心靈溝通。
9、建立師生溝通簿或心靈交互信箱
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,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(fā)展,性格內項學生不原當面向老師吐露,可以通過師生建立談心簿或心靈交互箱的形式,使那些不善于開口講話的學生與老師交流,解決心理問題。例:有一位老師在班級設立了師生心靈交互箱,學生有什么心理問題可以寫信與老師交流。一天,老師收到一位個性內向,不善于表達感情的女生的信,信中寫到,最近她心情不好,原因是學習感到吃力,學習成績下降,家庭經濟較困難,自己又長的不漂亮,怕別人瞧不起自己,老師閱讀后,以書信的形式跟她進一步交流,使他又有了自信,從新振作起來。